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022年CMA考试资料(视频+题库)2022CMA报名条件

2022年CMA报名、考试、查分 免费短信提醒

2022CMA考试大纲题型 

如何开始学习CMA?怎么学习?

CMA管理会计凤夙老师免费入门课来围观啦!
查看: 2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制造”文化的劣根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9:1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种“中国制造”的文化有什么缺点呢?笔者简单归结为两点:一是取巧文化,一个是“差不多”文化。

      所谓取巧,是指中国制造业的复制效应。先买入国外的技术产品,然后回来做一一的拆解,将拆解的零件再一一复制,最后组装成成品,贴上自己的标签,就是中国企业的产品。这就难怪中国产品被贴上物美价廉的标签,同样质量的产品,没有技术成本,当然价格有优势,也就不奇怪欧洲总是提出反倾销提案。而中国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拆解复制只会使中国企业沦为加工工厂,国内制造业多年来一直在强调核心技术、自主品牌, 可是实际效果是时至今日,中国在国际上也没有几个有名气的自主品牌。原因就是取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所谓文化是指在潜移默化中深入骨髓的精神,当“取巧”成为潜移默化的内在精神时,怎么能有足够的毅力抗拒“取巧”带来的短期效益和便利性呢?

      其实,日本在工业发展初期也是一样通过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通过拆解、研究和改善来开发“日本制造”,为什么在中国就成取巧了呢?让我们看看日本的改善文化吧,若松义人在《丰田式改善力》一书中说到:丰田式改善力与其说是一种经营理念,不如说是一门哲学。改善已经在日本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可以以国外的技术为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消化技术原理,再重新根据市场情况做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最后再通过精益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集大成而自成一家。在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复制,重复做着“拆解-组装”的动作,老板不仅不会花钱长时间养着一批技术人员做技术攻关,还有可能对已有的技术人员说:不用花费那么多的功夫研究产品,只要拆解后能生产零件再组装就行,不要耗时耗力了,否则过些日子别人就仿制成功投入市场了。因此越来越多的满怀激情的技术人员也就沦为组装师。中国制造业就是因为这种取巧的文化才少了很多像华为一样能够耐得住10年技术积累研发苦旅的企业,中国制造业成为“中国制造”也就不足为怪。

    “差不多”文化来自于中国人的口头语“差不多”。张天翼先生曾写过国人多是“差不多先生”。见面问“混”的怎么样,回答是“差不多、过得去、随便”。

    “差不多”文化在制造企业中就是管理的粗放,企业家觉得差不多,没有出大纰漏就行。我们在管理咨询的过程中遇到很多行业的龙头企业,初衷觉得之所以可以成为龙头企业,一定是管理严谨、制度规范的企业,殊不知进入企业以后,却发现企业管理松散,更多的是凭着企业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从管理的角度上来看,这些企业的行业霸主地位简直是个奇迹。当然,这与中国企业家的草根式野蛮成长和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是息息相关的, 但同时也给很多企业家产生了错觉:只要抓住一切可投资的机会,企业有钱了自然就会百年不倒。因此现在很多的制造业企业家就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投资那些挣钱的领域,而不是专心的做好产品制造,觉得企业差不多还活着,还在盈利就可以了。这些企业家没有意识到,世界上哪个百年企业不是依靠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凭借深厚的管理底蕴发展其他产业的。所以,我们在给很多制造业做企业文化之时,更多的会谈及企业管理,只有精益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才能够形成优良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狂赞狂赞 踩一下踩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MA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