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算监控主体是指实施预算监控的组织机构,主要由预算的决策机构,即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通常设在财务部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审计监察部门构成,其基本职责是对企业各层次、各环节预算组织的日常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与控制。其关键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实现自上而下的逐层监督、约束与激励,使各层级预算组织直至每一员工自觉地进行自我与相互监督、控制、约束和激励,从而达到“人本管理”的境界。
1.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协调各部门预算信息的共享,使各部门就预算假设达成一致。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预算管理原则、程序,审查企业的预算和财务计划,全面负责预算编制、预算初步审批、预算下达、预算执行、监督控制,批准预算的调整,并对预算的考核予以监控。如果某些基本假设已发生重大变化,应尽快组织对预算进行调整。此外,预算管理委员会还负责审核批准年度预算调整及重大金额的预算追加,根据需要就预算的有关事项加以审议并作出相关决定。
2.财务部门。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基本要求。财务监控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每项作业,具有极大的综合性。通过财务部门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能够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财务部门依据某个时期(月度、年度)企业静态的会计资料和各部门的动态经济信息,全面、系统分析各部门预算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预算控制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指明方向。根据全面预算进行财务管理可以将不合理的以及超预算的业务制止在萌芽状态,避免损失。
3.业务归口管理部门。预算归口管理,是将各项预算指标归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并作为该部门年度考核指标。通过预算归口管理将预算目标的分解、预算编制的专业审核、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控制等管理职能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除监督责任部门完成预算目标外,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还应当帮助有关责任中心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与联系,群策群力,共同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
4.审计监察部门。审计监察部门除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外,还应当将关口前移。审计监察部门应参与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针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对企业重大经济业务(如采购招投标、对外提供担保等)实行全程参与的过程监控;通过广泛参与企业的经济业务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