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六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强化科技金融合作,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是中国企业转型的重中之重,他说
要使中国经济能够迅速转型,提高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金融和科技结合,助力中小企业是重中之重。
科技和金融的结合,这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金融和科技是相互依存的,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使世界的银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业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提高了银行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模式,使银行的范围和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计算机,全世界的银行会是什么情况?这在招商银行体系中最明显,我们在只有200个网点的时候搞零售,多次获得中国最佳银行,利用的就是高科技。现在网上替代率是86%。同样科技创新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科技变成生产力的过程当中,从基础研究、开发、工业生产,资金比例是1:10:100,也就是每个环节都是十倍于前一个环节的资本支撑。假如没有资金,科技创新也不可能实现。
在全世界创新型国家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在美国,因为有硅谷,有高新技术,以及华尔街的风险资本,包括硅谷银行的风险信贷,他们的结合才推动美国在石油危机之后的十年繁荣。
在英国伦敦,从2003年开始通过风险基金和专项贷款来支持创意产业,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创意产业的产值占英国GDP的比重就达到了13%。以色列在过去十年有450个高新技术公司,从风险投资那里募集了将近150亿美元,所以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有1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微博),现在以色列人均拥有专利数在全球名列前茅。这些国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是一个国家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
中国在过去30年经济增长年均达到9.8%,创造了世界奇迹,过去的增长主要是靠资本、靠劳动密集投入,而不是技术的贡献。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主要是科技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
20世纪初,当时发达国家科技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不到20%,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经达到了80%,而中国,在过去20年的比重只是20%多一点。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在中国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对于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巨大,落后就是潜力。
从哪里寻找切入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觉得科技金融结合最重要的切入点就是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一个国家要想让经济生生不息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不管在哪个国家,小微企业都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生力军。大家知道革命都是逼出来的,小企业都是身处逆境,没有优势就需要发展。在20世纪,60%的科技创新是来自小微企业,美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70%来自小微企业。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人均发明是大企业两倍以上,所以小微企业不能忽视。
另外,小微企业正是因为要创新,所以研发和投入是最多的,即使在发达国家,小微企业从事研发的人员比例也大大超出大企业。在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中,统计表明有平均20%的人从事科技研发,这个数也比大企业3%要大得多,所以,小微企业研发成果一旦出来会迅速应用,小微企业将创新成果引入市场的速度大约比大企业快30%左右。
所以,小微企业创新成果的回报率可以达到50%,这个也高于大企业。在重视科技金融结合的时候,着力点要放在科技创新的微小企业,但是和这样一种情况相矛盾的是,往往这种小微企业,他们最突出的困难是融资难。央行信贷投向报告有一个数,占企业97.3%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为27%。就是从信贷得到的份额很少。另外渠道也很单一,除了银行的渠道,外部融资比重非常低,很多小微企业都靠自己的资本金。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这不仅是中国的现象,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的难题,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小微企业情况比较复杂。往往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风险相对大企业来说比较高。如果银行把每一个企业都搞明白,成本就要上去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态度,远远不如对大中型企业的态度,这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这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一个是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包括监管当局对于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是越来越大,政策、文件越来越多。咱们实事求是地说,各级银行对于支持小微企业也基本上形成共识,这个不仅仅因为响应政府号召,还有内在的动力,刚刚公布的资本管理办法,特别是巴塞尔Ⅲ原则公布以后,资本的约束是银行公布的很重要的条件,银行必须考虑如何节约资本,如何在比较低的资本消耗下得到更高的回报。
不是所有的银行靠重视小微企业就能够搞好的。如果能够搞好就不是世界难题了,之所以搞不好才是难题,所以,必须有针对小微企业的一套管理模式和审批的方法。因为小微企业确实很复杂,没有信息披露报表,也没有评估机构,很难一个一个调查,有的就是几十万,有的时间要求很快,所以,用过去对待大中型企业管理办法对待小企业不是赔本就是出问题,所以,得找出一条新办法。
美国的富国银行这方面做得最好,从一个小银行变成美国第四大银行。我们十年前在苏州成立了一个小企业信贷中心机构,开始进行模式和方法的探讨。要适应小企业,就要把这些风险量化、定性、简约归纳为几个指标,然后让企业填表,批量化、工厂化、专业化审批,最快的一两天,当然首先把风险度降低,这个是世界最先进的做法。
我们现在进一步把支持小微企业作为发展战略重中之重,在机构上、在制度体制改革上、在资源倾斜上、在绩效考核上都加大力度推动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发展。
这两年小企业已经占批发业务54%,但仍然还不够,还应继续加大,这无论对世界还是对银行都是有益的事,但是要考虑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
在目前间接融资的比重还是占80%以上的情况下,我觉得信贷对小微企业支持仍然是重要的力量。所以我觉得除了银行自身的努力以外,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也要对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有一些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包括存贷比、风险权重。
我觉得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银行对小企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但是现在有一种现象,因为从2011年开始,所有银行的存款增速放缓,2011年中国国内银行的存款增长只有11.9%,这个数字比前十年的平均数低八九个点,今年的前四个月继续延续这样一种趋势。这次降息可能使这个趋势进一步发展。
这种情况不仅仅是由于负的利率,CPI大于一年存款的利率,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银行体系外,有一个越来越活跃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证券、信托理财、私募基金、民间借贷。这是一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假如钱都存在银行,贷款都要银行去解决,那么风险就在国家身上,而且永远不可能有金融市场的发展,永远不可能有利率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银行继续发展之外,还必须关注银行之外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方式,在这里特别重视的就是越来越多的股权私募基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