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022年CMA考试资料(视频+题库)2022CMA报名条件

2022年CMA报名、考试、查分 免费短信提醒

2022CMA考试大纲题型 

如何开始学习CMA?怎么学习?

CMA管理会计凤夙老师免费入门课来围观啦!
查看: 1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企业应该在成本管理上一定很“精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09:3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一点即使有质疑(比如有专家就指出,从总量来看,我们仍然远低于美国),但也基本符合发展的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侧重于哪些产业,其实是区域文化、政策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带有很高的必然性——目前中国以低成本制造为主的经济结构,也是如此。从这一角度看,说是中国选择了制造,还不如说是制造选择了中国。虽然在“微笑曲线”中制造环节的利润是最低的,但绝不代表我们可以轻易地改变和跳跃——因为这才是我们目前的特长所在。至于“微笑曲线”的两端——创新和品牌,由于中国文化抑制创新和功利性的特点,恐怕短期内尚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型。

    制造,更确切地说低成本制造,是中国企业主要甚至唯一的竞争策略——它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标签。由此来看,中国企业应该在成本管理上一定很“精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韦尔奇也说中国企业已经陷入了成本的“陷阱”。这些话虽然不中听,无奈却都是我们的现实。从产品档次、产品类型、发展模式的同质化,到对研发和长期投入上的苛刻;从对质量和顾客的口头标榜,到发生质量问题时的百般抵赖和责任推卸;从对供应商和员工的极力压榨,到低价劣质采购和员工的低认同;从残酷、单一的价格战,到惨淡的经营利润率,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只是就成本论成本,讲究勤俭的我们在成本管理方面确实乏善可陈,特别是在时间管理、效率、组织内耗、用人、信用和商誉损害等隐性成本的管理上,我们的欠缺就更大了。

    现在,危机的到来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但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谁没有穿泳裤,如果这场危机能使得我们的企业从战略和组织的角度,更系统性地思考自身的成本和诸多管理问题,从而实现本质上的提升,那未必不是一件利在长远的好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狂赞狂赞 踩一下踩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MA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