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显示,十年前,A股市场只有1073家上市公司;十年后,A股上市公司已超2300家(包括暂停上市)。十年前,投资者还在抱怨A股投资标的太少,10年后却要在大量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上市公司中反复挑选。大量发行的新股,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真正回馈给投资者的涨幅竟然接近于零。
2001年6月14日,沪指冲高至2245.43点见顶,在之前和随后的4年间这一高度都未被超越,因此成为一个标杆数值。2012年1月6日,沪指最低探至2132点,目前也不到2300点,只比十年前的那个高点高出不到50点。不过不足50点的高差显然无法弥补通胀造成的损失。因此,保守来说,十年间上证指数涨幅为零,A股收获的是一个负收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成熟市场,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2001年底的点位过万,目前已涨到12700 多点,区间涨幅为27%。有意思的是,中国其他股票市场,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十年前,香港恒生指数在11000多点,现在则超过19500点,涨幅将近70%。
GDP增速比其他市场都快,但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上证指数却踯躅不前,IPO扩容圈钱被指是造成这一反差的罪魁祸首。有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 年至2011年12月,A股市场通过IPO方式合计募集到9252.17亿元。这比同期美国市场IPO募资总额高出56%,比西欧所有IPO募资总额还高出115%。从个股来看,大盘股发行拖累指数的例子也屡见不鲜。2009年7月27日,光大证券(12.82,-0.53,-3.97%)招股,8月4日正式发行,募资总额过百亿。与此对应的是,当年7月29日,沪指出现一次巨幅杀跌,最终于8月4日见顶3478点,结束了大熊市后的反弹。此后,农业银行(2.55,0.00,0.00%)、华锐风电(15.72,-0.11,-0.69%)、光大银行(微博)(2.83,-0.01,-0.35%)、中国水电(4.28,-0.14,-3.17%)等大盘股上市前后,也都给上证指数带来巨大冲击。不少股民指责,新股络绎不绝地发行,造成二级市场的“缺血”,若不将新股扩容的源头堵上,A股难言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