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1月,眼看大学毕业在即,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毕业即失业”成为了众多同学的口头禅。我向多家用人单位寄去了简历,要么是杳无音信,要么得到的是礼貌的拒绝。我是一个不轻易服输的人,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这年12月,学校筹备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招聘会,在招聘会的前十天,张榜公布了前来招聘的公司和职位。我和众多工作仍没着落的同学一样,对这次招聘会充满了热情和期待。当其他同学挖空心思拼命往简历里“添料注水”,以期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时,我却决定绕过漫天飞舞的简历,另辟蹊径。
我将所有与化学能沾上边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全记录下来。经过比较和选择,我将自己的求职简历和一封措辞恳切的信,用挂号的方式寄给了几家公司的人事部门。我在信中写道:贵公司即将来我校举办招聘会,作为一名仰慕贵公司的大学毕业生,我十分希望能为公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我可以联系到招聘会最显眼的位置,还可以帮助贵公司发宣传资料、张贴广告等等。为贵公司做事是我的荣幸,希望贵公司能接受我的请求……
发出信件后的一个星期,上海一家化工公司给我打来了电话,非常客气地说收到我的简历了,并邀请我做他们公司的临时工作人员。
招聘会前两天,我已经开始为这家公司的招聘忙碌了,在张贴栏上粘贴广告,在同学之间发宣传单。招聘会这天,我早早来到了会场,和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坐在格子间里,接受询问和递来的简历。面对同学们又讶异又羡慕的目光,我既坦然又平静。
为期两天的招聘会结束后,公司人事资源部的王经理已经和我很熟悉了,他笑着对我说:“张同学,感谢你的帮助。公司会对你的简历认真考虑的,等我的好消息吧。”
2005年3月,我接到了王经理的电话,他通知我7月份去公司报到,试用期为三个月。公司在我校只录用了两个人,我是幸运者之一。
其实,和其他同学相比,我的简历并不占优势,我胜出的秘密在于:打破惯例先行一步,先将帽子扔过墙,以临时工作人员的身份帮公司做事,实际是在接受公司全方位的面试了。用人单位在确定人选时,不会不考虑这顶帽子的因素,这样,我被公司录用就在情理之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