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机过后,我们在思考,什么是优秀的银行? 如何成为长期、持续优秀的银行? 经营指标优秀是评价银行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群体中经营指标落后的银行不是一个优秀的银行,但是一个经营指标良好的银行未必就是一个优秀的银行。影响经营指标的因素是多元的,有内部的、外部的,并且是动态的。今日绩效优秀的银行未必代表明日依旧辉煌,一夜之间倒闭的雷曼兄弟曾经业绩辉煌,巴林银行、美林证券、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等莫不如此,在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史上,好银行与坏银行始终在不断变化。
回溯股改之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轨迹,由于缺乏资本观念、资本约束,加上公司治理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一直采取迅速扩张的发展战略,资产增长、规模扩张、市场份额是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最为重要的经营目标。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转型时期银行业迅速扩张,造就了庞大的银行规模,但由于承担了较多的社会经济转型成本,集聚了较大的风险,中国的银行体系庞大而虚弱,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质量低下,风险水平较高。
任何不理性、降低风险偏好的行为,都可能导致银行遭受巨大的打击。并且,金融机构个体的非理性行为往往具有传染性,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个体非理性极易扩散为集体非理性,最终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给整个银行业、金融业甚至整个经济体带来灾难。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经从国有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今天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几次转型,中国银行业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经营理念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陈旧的观念与意识仍在束缚着前行的步伐,这些长久以来形成的陈旧观念与意识不会随着改制上市而自动消失,可能在适当的环境下会旧病复发。
对中国大型银行而言,要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成为一家优秀的上市银行,这种转变更多表现在思想观念上。中国银行业必须将追求可持续的价值增长和股东长远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活动的出发点,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在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之间寻求平衡。要彻底抛弃不顾风险、不计投入的倾向,进一步确立和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从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激励约束等方面加以改进,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益提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风险防范,切实避免粗放增长,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