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中国式内部控制生长于这样的土壤:产权不清、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丧失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组织机构重叠、上下级信息沟通不畅。
(1)塑造认真执行的控制文化。无论是多么完善的控制制度、程序或方法,如果没有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文化氛围,没有不折不扣、一以贯之的有效执行,终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空头文件。然而,实践中司空见惯的是,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文化盛行,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控制文化盛行,口惠而实不至的控制文化盛行。因此,只有下大力气服用认真执行的药剂,中国式内部控制的病体才有痊愈的可能。
(2)研究制定中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统一我国学术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不同声音,形成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及要素的一致性认识,使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法”。这一整体框架的权威性、普适性如何,直接决定了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前景。
(3)中国式内部控制体系应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业务循环,主要包括:销货及收款循环;采购及付款循环;生产循环;固定资产管理循环;货币资金循环;融资与担保循环;投资循环;研发循环;人事管理循环等。最终达至“没有人不被控制,没有业务不被控制”的全控制模式。
(4)内部控制鉴证能否普遍实施决定了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一旦内部控制鉴证如同财务报表审计一样,将所有企业都纳入强制性要求的范畴,使注册会计师在鉴证财务信息结果的同时,鉴证财务信息生成的过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才算初见成效。
(5)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不应单纯依靠财务指标,而应当与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紧密相连,与企业管理层的控制意识、控制态度紧密相连,与全员、全业务的控制强度、控制效果紧密相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