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预期的绩效管理的创新
Tom Copeland和Aaron Dolgoff,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的研究表明:“(市场调整后的)股东总回报(TRS)在市场噪音很小的情况下与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如盈余、盈余增长率、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加值增长率等之间只是存在弱相关关系,而与未来盈余的预期改变间却呈现显著相关性。EBM对股东回报率的影响相当于其他绩效评价方法的10倍以上”。这样的实证结论为EBM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使EBM与其他评价方法有了旗帜鲜明的区别:影响公司股票价格的因素取决于市场预期的变化,而不是资本成本的变化。
首先,从管理学角度看,EBM实现了在绩效评价理论的一个创新。有管理就要有评价,所以绩效管理一直是公司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EBM理论将首次市场预期系统地嵌入公司的绩效管理,并且认为价值决定于预期,而投资者的预期隐含在现行的股价里,公司的经营者只有努力超越这种预期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可以说,EBM理论实现了创新,又丰富了公司绩效评价的管理。
其次,从公司财务学角度看,EBM实现了对公司财务的主要领域的管理内涵的一种重新梳理。EBM理论认为,未被投资者预期到公司的价值涉及公司的筹资、投资及股利分配(股利分配影响筹资来源)三大板块;而这些板块有具体可为若干价值增长因子。所以,为了实现对股东价值的增加,就需要识别股东对公司的价值增长因子的预期,并努力超越市场预期。
最后,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EBM理论实现了对信息沟通的一个强调。EBM理论认为信息噪音增加将会导致股东回报率降低,所以为了实现股东回报的最大化,一方面,公司对内要加强与各层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的信息沟通,明确责权利,使他们理解和拥护公司在各具体的业务部门的预期,并努力超越预期,促进公司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公司对外要加强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实现公司与投资者的双向信息流动,特别是在管理最佳策略与股东财富发生的不协调时,管理者应积极释放必要信息,弱化信息噪音对股价的扭曲效应,实现股东的长期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