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媒体的“有偿沉默”,已经成为当前新股首次发行(IPO)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形成了一条达到每年数十亿元规模的灰色产业链,催生了一批以此为生的中介机构。
“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追究起来可以入刑。但无人追究。”一位知名财经公关人士说。
“创业板上市企业花费的此类额外费用平均为600万元左右,大多不能以信息披露的名义计入发行费用。这对每年净利润只有一两千万元的中小企业是不小的负担。”一位证监会相关部门的局级官员甚至认为,这是一些中小企业上市后第一年业绩难看的原因之一。
以此推算,该产业链的“市场价值”已过十亿元级。近年来,随着IPO扩容加速,报价更水涨船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11年,A股市场首发上市公司家数282家。2012年1月,证监会官方网站预先披露栏目中显示,正在排队等待审核的企业为515家,包括220家拟首发创业板公司和295家拟首发主板公司。
IPO的过程本身就意味着企业需要脱层皮。竞争对手、内部纷争、内外宿敌都有可能在此时向媒体提供“炮弹”来阻击企业的发行,这是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变成公众公司的必经路径。
这个过程中,企业或者经得起各种考验,凤凰涅盘,顺利上市;或者被折腾个半死,一些被隐藏的信息暴露,股价打折;或者因此上市夭折,无一不体现了市场的力量。
但在中国,这个过程却往往变成了黑箱交易。企业苦不堪言,广大投资者则被蒙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