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022年CMA考试资料(视频+题库)2022CMA报名条件

2022年CMA报名、考试、查分 免费短信提醒

2022CMA考试大纲题型 

如何开始学习CMA?怎么学习?

CMA管理会计凤夙老师免费入门课来围观啦!
查看: 14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艺女青年邵夷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5:0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高不成低不就,抱着青春不撒手,背着梦想不回头——大龄文艺女青年,就这样在北京这个五光十色的大城市里和形形色色的男青年们斗智斗勇,假戏真做。

  最近,又一首“网络歌曲”在网上爆红了!但再也不是“老鼠”、“蝴蝶”等通俗产物,恰恰相反,这次是一首“文艺歌曲”。从2011年2月中旬开始,一段名为《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的现场演唱视频就在网上被争相流传。几天时间,在土豆、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上的点击率就已高达八十多万,超过两千名“文艺青年”加入了她的豆瓣音乐人页面,更被各大门户推到首页。同时,唱片公司也开始竞相追逐演唱者。一场空前浩大的网络歌曲“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开始。

  其实,这段视频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孩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原创民谣,但之所以引起轰动,除了旋律简单上口,歌词也写得实在好玩,围绕着“大龄文艺女青年应该嫁个怎样的男人”这个问题,道出了不少文艺圈的真实现状,让人听了喷笑不止。当然,就像某业内人士分析的一样:《大龄文艺女青年》的一夜走红,与其说是歌好,不如说是网民对已经恶俗的“网络口水歌”的一种反抗与反讽。

  2

  歌红了,那个唱歌的女孩自然也逃不过大家的好奇,不少网友开始人肉搜索,查出她是北大毕业的一名文艺女生,名叫邵夷贝,笔名邵小毛。

  此后短短一个月,邵夷贝就意外地成了网络红人,甚至引来不少“文艺男青年”给这首歌重新填了词,然后又拍成视频放到网上跟她“对歌”。同时,媒体和唱片公司也开始争相打探这位神秘的“文艺女青年”,只是这个低调的小女孩,始终选择了一种安静的态度,来面对纷扰而至的陌生人。

  然而,真正见到这位神秘的“文艺女青年”时,却是没有想到的乖巧帅气,而且绝对和“大龄”沾不上边儿。

  用邵夷贝自己的话来说,她是“青岛籍青海人”,父母年轻时到青海支援边疆,她也在那里长大。小小的她,爱摇滚,高中时就已经疯狂迷恋张楚了。于是,她最“离奇”的一次经历也与张楚有关:有次张楚到青岛演出,她和一朋友就天天吃方便面,攒足两个月的零用钱去看,“演出完后我们还想跟张楚说话,但被保安拦住,我们就哭着不肯走。”后来,一自称是张楚哥哥的人就带她们去跟张楚见面。

  “当时就是特激动,然后还在张楚面前唱他的歌,结果张楚也跟着我们哭起来。”临走时,已经是深夜,张楚还给了她们每人一百块钱,让她们打车回家,“后来我们就把这一百块钱放在相框里作为纪念。”

  3

  或许是高中时太迷摇滚,或许是压力“很大很紧张”,反正邵夷贝的第一次高考落榜了。她在屋里躺着不愿意说话,发脾气,大喊大叫。痛定思痛,她选择了复读。没想到,复读一年后的她却考出了个青海省文科状元,于是她去了北大读新闻系。

  2002年,19岁的邵夷贝来到未名湖畔。4年后,她又被保送至传媒大学念电视新闻研究生,是名副其实的北大才女。

  在北京读书的几年里,邵夷贝如愿地成了一名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大二时她组建了第一支乐队,叫“莎木”,自己充当鼓手,是唯一的女生,在北大里小有名气。但这乐队在大学毕业后也就慢慢结束了。之后,她在传媒大学又与两个德国学生组了一支“甜蜜蜜”女子乐队,还是鼓手,不同以往的是,“乐队里是清一色的女生”。

  和所有文艺青年一样,邵夷贝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爱好——话剧,这几乎成为衡量一个青年是否“文艺”的重要标准。刚刚进北大时,她就顺理成章地考进了学校的剧社,也是在大二时,她导演了一部表达女性主义的话剧《她·独白》,轰动一时。“现在想想,大二那时候挺辉煌的,如果那时网络像现在这么发达,估计我早就是网络红人了。”

  4

  直到三个多月前,邵夷贝又找到了最新的表达方式——唱歌,因为她平时说话声音小,又特容易紧张,很想在一个角落里自弹自唱。也就是在这时,她开始学吉他,写了四首歌:《沟通障碍有福音》、《给娜娜的歌》、《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forever》。而网上正流传的这首《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就是上个月写的,之前去看了场周云蓬的演出,被感染了,所以回来后就用他的调调写了这首歌。”如今,红遍网络的她已经被“提拔”为“蓝天幼儿园”乐队的主唱了。

  至于选择“大龄女文青”这个题材,那是因为在豆瓣“月亮小组”上看了很多摇滚圈里的八卦,“天天泡在酱缸里”,有感而发。现在,这首歌还成了“月亮小组”的组歌。邵夷贝说,当时这首歌才刚写完,“后来,情人节那天去看北大一帮师兄演出,完后在台下聊天,就拿着吉他给朋友唱,其中一个朋友就用手机拍下了。”几天后,朋友就把视频放上网,惹得邵夷贝很“生气”,不够一天就被撤下来,但就这一天,这段视频就已被无数网站和论坛转载。几个月之后,这首歌已在网上成了“文青的精神摇头丸”,不少人开始从喜欢这首歌,到喜欢上了邵夷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狂赞狂赞 踩一下踩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MA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