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天堂里的猫 于 2013-11-14 14:31 编辑
【转载:牛津管理评论 原标题:企业运筹帷幄 战略管理准赢】
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悠远,“战”只战争,“略”指谋略,战略原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后来“战略”已逐渐演变成泛指一定历史时期,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既然战略是关乎组织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从制定到实施战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认真对待,做到一丝不苟。很多组织战略都会存在一种问题,制定了完美的计划,也在认真的贯彻,却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原因是什么?战略管理不到位。
谈到战略管理就不能不提及到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诞生的伟大军事家孙子和他留给我们的《孙子兵法》,他既是一位著名的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而《孙子兵法》既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军事思想的名著,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著。
《孙子兵法》所体现的核心却是它所揭示的具有普遍性的战争规律;而成为后世在各个不同领域规律运用的典范。其哲学化的阐述在于在敌与我、强与弱、利与害、进与退、胜与负等军事矛盾形式中,把握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这具有普遍性规律的战略管理基础之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我们的企业决策领导者又必须具备超越现实的战略管理能力。
在“非战”、“非攻”、“不战”的境界里,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体现一种对待企业发展的哲学心态;《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兵学之经典的意义在于用时代的发展观来运用和改造它,这本身就是《孙子兵法》传承的哲学观,企业决策领导者不能只是停留在谋略、战术、技巧这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它的深邃的哲学启迪!
很多人提到战略管理的时候,也许会感觉到战略管理是一个虚的东西,让人摸不到边际。但是通过笔者的战略管理实践,认为战略管理是务实的,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的时候要本着可操作性的原则。是务实还是务虚关键要看管理者本人是什么态度,想以战略管理提高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就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那么战略管理也就不再神秘。
有人强调执行,有人强调细节,但这些说法都只从特定的角度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执行”与“细节”之上,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与前途,那就是战略。当众多世界500强的CEO们在强调“现在是战略致胜的时代”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向更多的人传递自己的战略设想了。
从重量级的柳传志、李东生等纷纷走到前台,参与各种论坛互动,到众多中、小企业的广宣策略中不断体现自身企业的目标等,不一而足,甚至当你在某个胡同里买茶鸡蛋时,老婆婆一边找你零钱,一边还轻轻的告诉你“因为这个胡同卖蛋的不多,又经常有上班族打此经过,所以决定在此设点”等等。似乎战略及战略管理已经妇儒皆知了。这当然是件好事,至少表明我们的企业家思想上已经和世界接轨了。
我们从海尔集团的战略发展历史看总裁张瑞敏其人的战略管理能力,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初期的1984年就提出了海尔的品牌战略思想;1992年提出多元化发展战略;1998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2002年的国际化战略的深化,足以证明张瑞敏作为一企业管理者的系统战略管理的博宏与高远。
可以说,战略管理管理—在学生的眼里,是一门玄妙到高深莫测的大学问,可以学习一辈子。在穷人眼里,就是一年怎么能赚到1万元钱。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说的很经典“每当你看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人作出过远大的决策。”我想,他讲的是战略;我们中国也有句老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暗含的是战略管理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