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022年CMA考试资料(视频+题库)2022CMA报名条件

2022年CMA报名、考试、查分 免费短信提醒

2022CMA考试大纲题型 

如何开始学习CMA?怎么学习?

CMA管理会计凤夙老师免费入门课来围观啦!
查看: 26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说国内企业在风险管理存在的的盲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6:5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堂里的猫 于 2013-10-11 17:08 编辑


    高风险投资管理盲区

    随着国内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许多大型企业开始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开展投资活动,初期看来这固然是资本运作的有益尝试,但由于对于高风险投资缺乏足够了解,监管部门及企业内部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使得失败的教训屡见不鲜。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原油期货交易中亏损了5.5亿美元,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灾难远不止于此,新加坡股市一度疯狂打压中国股票,使得其他无辜企业遭受牵连,从长远看更严重败坏了国内企业的海外形象。
    “央企应正确认识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强金融衍生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对高风险投资业务既不能盲目参与,投机炒作,又不能敬而远之。”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为限制央企进行高风险投资定了基调,他同时强调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对冲风险是国际化企业应该掌握的方法。为提高对中央企业的监管力度,国资委相继出台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今年还将专门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境外投资方面的监管制度,以规范央企境外投资活动,降低央企境外投资的风险。可以预见,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将规范中央企业的高风险投资行为,但改善程度还取决于央企自身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力度,考虑到行业地位和示范效应,央企在这一方面的规范将对其它国企、民企带来正面影响。

    重大投资项目管理盲区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进行重大投资项目管理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地方国企则主要遵照执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纷纷出台地方国企重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政策。山东推行重大投资项目实行论证制,完善省管企业监事会制度,推行省属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制度,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不能单独设立国资监管机构的也要明确责任主体,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实行责任追究制。贵州省通过建立特别审查机制等手段,加强对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加强监管还体现在外资并购上,近年来外资进入呈现大规模、多行业、追求控股和行业垄断的趋势,对国内企业和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甚至在某些方面威胁到了我国的产业安全。国家为此出台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发改委也完成了一篇关于外资并购审查的报告,建议对9个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和9个关键领域内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进行重点审查。

   分公司管理盲区

    对于企业而言,设立分公司是异地经营、高速扩张的有效方式,因为分公司比总部更接近当地市场,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映,更好地把握当地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能为总部搜集当地市场信息,以及在当地宣传企业形象。 但所谓“山高皇帝远”,在总部对分公司的管理中,集权和分权成为艰难的选择,集权能够实现对分公司的严格控制,但丧失了快速反映的能力;分权则给予分公司自主经营的空间,但也容易失去控制;因而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将直接影响到总部对分公司进行管理的风险大小。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之所以在原油期货交易中栽了跟头,主要源于其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早已出台《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对国有企业相关业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中航油却对新加坡分公司资金权限、设置止损点等缺乏监管,以至于期货交易亏损一再累加,终于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总裁陈久霖同时兼任集团副总,在分公司一手遮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狂赞狂赞 踩一下踩一下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7:08:55 | 只看该作者
    海外应收账款管理盲区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商务部预计2006年我国贸易总额有望超过1.7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963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排名中名列前茅。然而伴随着贸易额增加的,是国内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迄今已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预期无法收回,海外应收账款已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巨大风险。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用交易逐渐取代现金交易成为企业结算方式的主流,在欧美国家信用交易甚至已占到交易总量的80%,而在国内这一比例仅为20%,尽管如此,欧美企业的坏账率也仅为0.25-0.5%,而国内企业则高出数倍;在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上,美国为45天,中国为125天;足见国内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之底下。但尽管如此,国内企业在外贸中大量采用信用交易的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只能在价格、结算方式、付款条件等上面做文章,比如为节省5%的信用证手续费而选用信用交易方式,在货品发出后大都等到付款期末才到去办理收款业务。另外,国有企业的外贸指标压力也促使其为完成业绩指标而甘冒出口风险。不可忽视的是,国内长期执行严格的海外投资和外汇管制政策,也使得部分企业通过操纵海外应收账款规避审批、缓解海外公司资金压力。

    国企财务审计盲区

    对于国企的财务审计黑洞,最有说服力的事例莫过于国资委于2004年对当时的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进行的突击检查,检查发现,有120家企业有相当部分的财务状况没有进入财务审计报告;有30家企业的财务审计不全面或不深入;有13家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结论与事实相反;还有13家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存在技术问题。 尽管距离那次检查已有2年多时间,但种种迹象表明,国企的财务审计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风险管控能力不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软肋”。尽管世界各国的统计方法有所不同,调查的对象有所不同,对风险的分类和确认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所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也必然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存在而引起的。换句话说,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就必然存在风险。

    一般来讲,风险一般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危害性风险。从风险源上讲,可分为外部的和企业内部的。从外部环境上看,政局的动荡、金融风暴的席卷、国际汇率的变化、宗教风俗的影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突发事故的袭击、国家领导人的更替、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异国合同和法律政策的误读等等,都会使建筑企业特别是海外工程施工产生诸多风险。从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过程来看,盲目的投资扩张、缺乏慎重的收购兼并,“是菜就往篮子里捡”的招投标、挂靠承揽、违规经营、分包转包、甩坨子式的“大包模式”、管理滞后、用人失当、生产要素紧缺、企业内部矛盾重重、资金紧张、巨债压身、现金流或供应链断裂等等,都曾让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交出了昂贵的“学费”。

    中国有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这句话用到企业风险管控上再适当不过了。可以说,我们对风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同时对风险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风险管控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MA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