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投资风险主要分为经济类风险和非经济类风险。经济类风险来自经营管理、资本、市场,金融、价格、汇率、利率、财务、成本、供应链、物流等因素;非经济类风险则主要来自政治、主权、行政、外交、战争、文化、法律、环保、劳工等因素。经济类风险发生概率较高,易于量化,可以采取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对象尽职调查、各类保险、分散投资、存货管理和套期保值等传统商业风险管理手段防控,投资者关注较多。非经济类风险发生概率相对较小,难于量化,不可能通过成熟工具进行准确预测,往往容易为投资者所忽视。但是非经济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则往往会令投资者蒙受更为惨重的经济损失。
对外投资风险往往发生在投资项目的决策阶段。雄厚的财力、浮躁的氛围、冲动的心态和经验的欠缺都有可能使投资者在价值观念和心智模式方面产生偏差,抱着先出去再说的盲动心态,为“走出去”而“走出去”;仅着眼于投资机遇,忙于抄底,却忽略所面临的巨大风险;缺乏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简单地将国内行之有效的投资模式照搬于复杂的国际绿地投资或兼并收购,海外扩张雄心与实际投资能力低下的巨大落差致使投资决策发生战略迷失。
对外投资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与国家“走出去”战略本质和企业对外投资初衷完全相悖,必须通过有效的预测、规避和防范将其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首先,应该在国家层面建立对外投资综合风险监测控制体系,赋予某些单位相关的职能。国家相关机构在制订和发布鼓励投资的国别、行业和项目类别等政策导向的同时,进行国别、行业和项目类别等的风险提示,建立健全有效的对外投资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
其次,要积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投资银行、投资咨询、法律、财务审计、担保、保险和人才培训等专门机构构建的对外投资专业服务体系。通过各领域风险控制专家向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加符合我国国家整体利益和更加国际化、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服务,改变我国企业单打独斗和单纯依赖外国专业服务机构的被动局面。
再次,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体,对外投资的成功取决于中国企业家整体的成熟和觉醒。为了使对外投资达到预期的目标,风险的规避、防范与控制是企业在规划对外投资战略时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要真正从思想理念、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上建立完善对外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克服过于注重与东道国当权者打交道和认为只要与其搞好关系便可一通百通的简单实用主义对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的消极影响,自觉提升自身应对和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真正完成从资源开发向价值创造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