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2月14日,因股价在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太阳能科技股中国科技收到纳斯达克退市通知;12月21日,股价长期处于1美元上下的中电光伏为提振股价,宣布了三股并一股的并股计划,但股价再次应声大跌8.63%。
不过,晶科能源的CFO张龙根还是决定留下来。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太阳能公司,2010年上市发行价为11美元,目前在6美元上下徘徊。相对于同行,已经很不错了。
摆在张龙根面前的美国资本市场已基本失去了融资能力——股价如此低迷,做股票增发显然不现实;主要光伏企业的负债率已高达70%,再继续发行债券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
更令人绝望的是,在中国概念股被集体打压,全球太阳能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环境下,短期内股价大幅回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退市,从美国退市,重新回到市盈率更高的A股或港股上市,这被看做是这些曾以“在美国上市”为荣的光伏企业的最后选择。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包括尚德、英利、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在内的主要光伏企业均已启动退市计划。
然而,退市回购股票所需的大笔资金又成为新难题。在目前的市场下,能帮助他们完成退市的“金主”并不多。包括财大气粗的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公司,包括中信产业基金、春华资本、建银国际等等。
对于一些光伏企业能否找到金主成功退市,张龙根并不看好,“太难了”。
现在不卖,以后更难卖
奇怪的是,在一大批光伏企业想“退”而不得之际,数家新能源公司还在争相上市。
上月,国电科环和京能清洁能源两家公司在香港逆市IPO,然而不是延迟上市,就是融资金额大幅缩水,甚至“少谈风电和太阳能,大打环保牌”。更早之前试图冲刺创业板的公元太阳能,还遭遇IPO被否命运。
这些看似相反的举动背后,却有着相同的原因。
正是对未来新能源产业的悲观,让这些恐慌的私募基金急于将过去两年投资的新能源公司“出手”:现在不卖,以后可能更难卖了。
“2011年6月以后,世况急转直下,背后的私募股权投资一定要退出,现在能卖多少算多少。” 参与了国电科环IPO项目的Frost & Sullivan公司能源电力咨询经理曹寅说,新能源概念股IPO已经很难找到基石投资者了,“他们一听到是新能源,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统计数据,2011年以来,无论从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数量以及光伏企业IPO情况来看,均较前几年出现退步。
试图通过上市缓解资金压力的还有计划分拆旗下业务在香港上市的赛维LDK,但没有人敢买这个债务总额已经高达58.51亿美元的光伏企业的账,消息人士透露,赛维多晶硅业务上市初审就未获通过,目前上市已延至2012年年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