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总裁李彬表示,资金池理财产品的诞生是为了适应客户“随时买到合适投资期限、合适投资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的需要。
她回忆说,民生银行2006年上半年推出了与信托公司合作、理财产品投资于信托计划的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当时称之为T计划,由于产品收益率远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第一期13亿元产品在2天内抢购一空。
在当时环境下,银行首先寻找可以投资的信托计划(即项目),然后再包装成理财产品在柜台发售,项目一对一运作,产品发行的时间、投资的年限完全依赖信托计划(即项目)。
但是投资者在尝到此类产品高收益的甜头之后,很快不满足于等待,资金池理财产品应运而生。
另一些市场参与者则从另一个维度来叙述“资金池—资产池”理财产品的诞生。一位信托公司高层回忆,2006年工商银行马续田、光大银行张旭阳等人先后找信托公司,探讨并设计出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信托打新股的投资模式。
打新股理财产品借鉴了开放式基金的设计,银行不断滚动发行理财计划,募集的资金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资金池”,专门用于打新股。但到2008年,A股市场掉头向下,打新股的套利空间开始消失。
2007年上半年,在国开行、工行等银行的摸索下,融资类银信合作模式创新出来,即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交由信托购买信贷资产或发放信托贷款。
2009年之后,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井喷,在产品设计上保留了打新股产品的“资金池”模式。同时,银行不断拿出信贷资产(或信贷客户供发放信托贷款),组建“资产池”,“资金池—资产池”理财产品正式诞生。“其实质是银行信贷资产的曲线证券化。”张旭阳说。
2010年7月后,银监会针对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此类业务开展空间越来越小,但“资金池—资产池”理财产品日渐为各家银行青睐,并广泛采用组合投资模式,如部分资金投资于委托贷款、票据,部分资金投资于债券,部分资金投资于同业存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