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以尼康、佳能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数码影像的狂潮中筑坝扎营时,柯达终于步上缓慢的转型之路。
2003年,在更换了4位CEO后,彭安东进入柯达,并在2005年成为公司的CEO。柯达之前,其曾为惠普效力25年,其率领的惠普打印机部门每年的盈利高达100亿美元。人们对这位前惠普高管带领柯达进入新的时代充满了期待。其后,他不仅明确提出公司的未来业务重点必须转到数码业务,还规划出柯达战略转型的路线。紧接着,柯达关闭了全球超过40个大规模的照片洗印厂,大规模裁员,并将股息大幅降低,以筹集数码化所需的资金。
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其数码相机业务利润率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业务收入萎缩了17%。时至2005年,柯达斩获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销量第一,但是快乐却只维持一瞬,接下来的年份,美国数码相机市场老大位置持续为日本企业所占据。
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这是一个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重组的目标很明确,把公司的业务重点从传统的胶片业务转向数码产品,却可惜“生不逢时”。2008年金融危机,终结了柯达短暂的复苏势头。2010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但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却基本与1999年度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这一年,柯达收入近200亿美元,营业性亏损高达5800万美元,其主要的利润来源竟是专利技术的转让。
经过长达4年的转型,柯达依然看不到隧道尽头闪现的微光。2006年8月,柯达公布其第二季度业绩,亏损2.82亿美元。这已是该公司连续第7个季度亏损。尽管柯达的“数码业务战略取得了进展,”但3个月后,柯达仍在亏损线上蹒跚。2006年初,柯达曾预测其数码业务销售收入年增长将达到16%—17%。这个目标已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而化为泡影,而柯达的股价也已跌到了27年来的低点——人们再也看不到柯达以往袭人的霸气。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现在,这个“革命先驱”却不得不在骤雨的鞭打下瑟缩茫然地寻找前进的战略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