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宁波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风险评估进企业”现场会在宁波金纬宾馆召开。许多出口食品企业以自己的“拳头”产品为例,详细介绍了各个环节中自主风险评估的全过程。
“企业能否切实承担起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是风险管理能否顺利推进实施的关键问题。”宁波局副局长陈孟裕如是表示。
在出口食品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宁波局正是抓住提升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这个“牛鼻子”,连续推出了分类管理、企业自主风险评估、实验室分级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激励引导、鞭策促动,让企业愿意担责、并且有能力担责,真正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
经济杠杆引导自觉重视
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是宁波局辖区内一家一类管理的出口水产品生产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切实感受到了分类管理的“甜头”。
“分类管理抽批检验每年可为我们节省因检测周期降低、而减少的冷库贮藏费超20万元,同时因加快通检速度减少产品库存量、而加大出口量,使得企业增加利润近7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陈义方每次说起来都喜形于色。
宁波局推行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类管理,把企业分成三个管理类别,将产品风险细分为HHH、HH、H、M、L五个等级,对不同管理类别企业、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实行差别化检验。质量管理到位的企业和低风险产品的抽检率大大降低,特别是一类、二类企业的低风险产品,抽批率降低至5%、15%左右。目前,宁波局辖区共有13家和79家企业分别获得一类管理和二类管理资格,占到所有食品企业的63%。
分类管理带来的企业在通关速度和物流成本上的较大差距,放大了企业重视质量的“奖励利润”和忽视质量的“惩戒成本”,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自觉重视质量风险管理,从而增强了企业承担风险管理主体责任的自觉性。
自主评估直达风险可控
“我们对出口牡蛎罐头、金枪鱼鱼柳、FD绿花菜等产品,从产品原辅料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企业自检、历史检验数据等出发,确定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在宁波局出口食品风险评估进企业现场会上,今日食品有限公司的风险自控介绍,深深吸引了参会企业。
为了实现出口食品安全“风险可控”之目的,宁波局通过风险评估宣传会、企业自主风险评估现场会等形式,向企业宣传风险评估理念,同时,该局还推出“一厂一策”、“一行一策”、“一项一策”等出口检验优惠措施,对申请一类管理的企业,要求其进行自主风险评估并获检验检疫部门认可,该局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开展风险评估,使我们对原辅料进厂验收更有针对性,如糖类检测甜蜜素、乳制品类检测三聚氰胺等,把可能潜在风险的原辅料挡在工厂之外,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宁波丰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宜承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仅控制了原料质量,而且因这些检验合格的项目在出口报检时不再重复检测,更加快了通关速度,让企业享受了实惠。”
目前,宁波局辖区所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已参加过各种形式的风险评估培训,撰写了38篇风险评估报告,围绕风险问题提出了32条整改措施。以有着17年水果罐头出口历史的宁波海龙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为例,为了获得提升产品质量所带来的“实惠”,该局企业专门引进3名专业人员从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同时更新了空罐叠接率检测仪等实验室设备5台,从软件到硬件进行全面升级。2011年,其产品厂检合格率、出口检验合格率、国外通报合格率均达到100%。
延伸触角提升履责能力
企业生产、加工、检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是落实主体责任的基础性前提。宁波局将出口食品风险管理向前推,通过实施企业实验室分级管理、建立厂检员制度,把监管触角延伸至企业内部管理范畴,帮助企业提升承担责任能力。
该局创新实施企业实验室分级管理,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自有实验室实行分级监管,并对其检测项目进行确认。凡拥有经项目确认分级管理实验室的生产企业,产品出口时适当降低抽检频率,尤其对获得一级管理实验室的生产企业,经其确认项目的检测结果可获采信,产品出口时免检相应项目。目前,该局辖区已有24家企业实验室被纳入实验室分级监管体系,有13家企业实验室的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检测项目分布通过了确认。
在此基础上,宁波局要求企业切实落实从原辅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自检自控体系,尤其强化企业原辅料管理制度、企业自检制度,并随时进行飞行检查,以防范和打击行业“潜规则”。此外,该局要求企业建立厂检员制度,对本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运输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卫生管理,真正培养企业承担质量风险主责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