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学者。
他一生都不会忘记,党和国家的助学金帮他扬起了人生的风帆,心怀感恩让他笑对坎坷和磨难。青年时代,他从失落的浪漫文学梦想中步入会计学领域。人到中年,他又日夜兼行,沙里淘金,以一部《中国会计史稿》名扬世界。
他就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郭道扬。如今,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仍以严谨治学的精神与生命赛跑,与时间赛跑,赶写另一部会计学宏篇巨著《中国会计通史》。
八方关爱
照亮贫寒少年求学路
1940年,郭道扬出生在谷城县河街。家里兄弟姐妹多,全家处于贫困状态。郭道扬是家中长子,父亲把挑起家庭重担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少年时代的郭道扬天资聪慧,对世间事物充满了好奇,伯父家存有很多古籍,这些成了他课堂之外的极好读物。
郭道扬的初中生活在谷城县一中度过,那时,他喜欢读文学书籍,想尽一切办法搜集课外文学读物。家里生活困难,吃饭穿衣都成问题,郭道扬晚上在煤油灯下看书,父亲总是走过来一口把灯吹灭。
不能在煤油灯下看书,他只好“凿壁偷光”。邻居是县农业局干部,家里用的是电灯,每天晚上,电灯光透过木板房缝隙照在走道,他就着那一丝灯光复习功课,并且读完了《家》、《春》、《秋》等名著。
1957年,初中毕业后的一天下午,他正在南河堤上放驴,邻居家的小朋友过来喊:“郭道扬,你老师给你送高中录取通知书来了。”郭道扬跑回家,看到刘老师一脸的无奈,顿时明白爸爸坚决反对他读高中,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大难关。
当年,谷城县一中209名毕业生只有4人考上当时的襄樊四中,这个改变人生的机会难得。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他就自己卖废品攒钱上学。
拿到卖废品得到的7元钱,郭道扬就像得到一把开启人生希望之门的钥匙,有了它,郭道扬踏入了襄樊四中的门坎,人生有了全新的起点。
1957年9月的一天早上,郭道扬带着母亲烙的几张煎饼,提着一个小木箱,在南河边乘上一只小划子来到襄江岸上,走进襄樊四中。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襄樊四中校领导和老师们为他送来许多的温暖,他为此铭记一生,感恩一生。
历经坎坷
人生处处充满激情
郭道扬热爱文学,高中时期课余时间多,他便如饥似渴地遍读中外文学名著,特别喜欢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并为其中的精彩片段如痴如醉,他至今仍然能背出《贵族之家》中的片段。他的理想是报考大学中文系,主攻文学,将来成为一名作家。
1960年7月,郭道扬填报高考志愿时,一个女同学问他想填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北大或武大中文系!”女同学笑了笑说:“有不少人讲,男学工,女学医,四肢发达学体育,不三不四学会计。你不会去学会计吧!”
1960年秋天,郭道扬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湖北大学经济系贸易经济专业。
一个想圆文学梦的人,怎么就被那个女同学说中了呢?尽管郭道扬有些失望,但考上大学毕竟是件大喜事,他高高兴兴地报到了。上课第一天,老师问他:“郭道扬,你知不知道你的语文高考考了多少分?”郭道扬摇了摇头,这位老师告诉他,他的语文成绩是本届考进湖北大学学生中的第一名。后来,郭道扬才知道,他的高考成绩很好,但因姐夫划为右派,他受到牵连,被调剂到湖北大学,学当时还不被人们重视的财经。
1964年,郭道扬大学毕业后留校,被分到商业会计教研室。“文革”期间,原湖北大学撤销,他被安排到武汉工学院,成为校办工厂保管员和采购员。
一个充满理想的青年教师,却脱离讲台,做了保管员和采购员,这是难以让人接受的。然而,乐观的郭道扬没有沮丧和消沉。他觉得,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做保管员时,他管理着氰化钠、氰化钾和黄磷等高危险化学品的领用发放,每一天,他都认真做好每一次物品领用发放记录。他在后来出版的《郭道扬文集》自序写道:“每日清晨,都有规律地走在仓库间的路上,腰带上挂的那串钥匙摆来摆去,叮当作响,身后跟着鱼贯而行的领料人,遐想之中总觉得自己在带兵打仗。”
1972年春天,郭道扬回到复校不久的湖北财专(中南财大前身),参加了在咸宁地区财校举办的财会培训班。在这个班上,他开讲了当大学教师的第一课。
当时,全国食品系统总亏损,“猪鱼蛋,死臭烂,赔钱容易赚钱难”被认为是行业不可逆转的难题,全国食品主管部门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写出能体现管算结合的《食品系统的商品流转核算》讲义,为食品系统培养了优秀的管理人才。
郭道扬接到这一编写任务后,来到洪湖曹市镇食品站住下,夜晚他挽起袖子和工作人员一起杀猪,体验“半夜杀猪,天亮卖肉”的管理实践,同时亲自体验收购鲜鸡蛋,在洪湖上收购鲜鱼,并参与了生产腌腊制品的成本核算。
第二年,郭道扬到鄂城生猪收购站,调研改“毛猪定等”为“出肉率定等”的成本核算问题……。
1974年,《食品系统的商品流转核算》讲义定稿后印刷3000册,通过食品总公司下发到基层购销站。现在来看,这本书填补了专业会计的一个空白,难怪当时基层食品管理人员喜欢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