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分析了当前金融深化改革的挑战,如金融危机促使各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型,金融政策国际协调难度加大,中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国际金融治理等方面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增加反映中国诉求的机会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金融责任;开放程度加大,也需要建立适应大国开放经济的金融政策框架。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分析中国的金融问题,如果脱离国际环境,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越来越密切,而在此前的分析和研究框架中,常常容易将国内金融问题与国际问题分隔开来讨论,这是十二五期间金融工作需要正视的一个重要转变。同时,中国金融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日益明显。
金融业的发展受到实体经济发展的显着影响,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实体经济正在出现的变化可能对金融改革发展的影响,如要素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及金融需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的金融服务薄弱。这些实体经济方面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金融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商业模式等。
金融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金融发展的一系列目标,清晰的数量目标就有两个,一个是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5%左右,这是一个将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评估的指标;另外一个指标则是十二五末期,直接融资比重要占到社会融资总额的15%,这是社会融资结构的一个调整指标。
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十二五期间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风险管理制度要基本建立,这与十二五期间需要推进的一系列金融改革直接相关,例如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机构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银行业务日趋多元化等,都客观上需要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货币政策要从数量调控为主转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这需要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以及有深度的、覆盖面广泛的、形成市场化利率汇率的金融市场。在转换过程中,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必然需要面对的战略任务,另外,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的转换也将面临一个动态转换的过程。
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对薄弱领域金融支持,重点在农村金融及小微金融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强调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的合作,也强调要发挥农信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这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农信社改革可以说明确了基本的方向,就是合作金融依然有存在的空间,并要进行改革以与其他金融形式竞争。
金融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试点,要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另强调引导试点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和比较优势选择综合经营模式。这显示综合经营依然处于试点阶段,且试点模式根据不同机构的差异而有不同。实际上还应补充的是,对于这些综合经营试点机构的监管架构也需要明确。
在金融十二五规划保险部分中,明确提出要搞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迅速而且深刻的变化,在老年化社会逐步到来之时,通过个人税收递延等税收政策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养老保险领域,不仅可以增强社会的风险防范能力,也有助于释放内需潜力,也会对保险业的发展形成重要推动。
金融十二五规划在讨论利率市场化时,涉及到三个部分,一是完善基准利率并扩大应用,其次提出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这实际上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的发展就是一个证明;第三,宏观层面的利率调控体系,以及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金融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推动建立稳健的风险偏好框架,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工具、数据和信息系统等,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的银行业全面风险监管体系,这其中首先就包括巴塞尔资本协议三的实施,中国已是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国,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已经承诺要实施巴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