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供应链布局的调整,正因全球需求市场的改变而改变。对于汽车等注重“本地化”的行业,未来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对当地市场反应的敏感度,很可能会“牺牲”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在中国的制造工厂转移回销售地,或使中国失去一些潜在的新增投资。
随着中国制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最初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已经或即将发生改变。中国制造业是否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结构性”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制造未来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制造发展初期,所做的多是组装加工,即微笑曲线中间的最低点。现在中国蓝领劳动力成本的确在上升,这使得微笑曲线中间的低点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制造逐步向供应链两端延伸,特别是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能使供应链的整体成本大大降低,这是因为中国白领劳动力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微笑曲线将会因此在逐渐变得平坦的同时,整体下移。所以,这一轮的产业提升会大大增强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力。对于供应链较长的行业,中国制造将继续保有优势。
与此同时,一些制造行业则会因中国的供应链集群优势向中国集中。为iPhone制造玻璃的美国康宁公司已经开始在日本和台湾建造分工厂。康宁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政官曾对媒体表示,“如果是我们在美国制造玻璃,用船运到组装厂附近,需要35天时间。空运过去则需要10倍的成本。所以我们选择直接把制造厂建在组装厂的附近。”
在郑渝生看来,制造业生产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这类似于一个有机的生态链。三十年的发展,使中国的供应链变得相当成熟,并且非常灵活,这正是一些企业没有将制造转移至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原因。虽然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相较中国会低很多,但由于无法获得零部件或当地提供的零部件质量不能过关,这种转移可能并不划算。而对于手机等具有国际统一标准型号的产品,与汽车制造不同,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将吸引其生产向中国集中。此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会对这些企业造成决定性影响。如在iPhone的价格中,制造成本只占最终售价很小的比例,因此即使中国工人工资上涨一些,因为质量和速度等方面的考虑,iphone制造企业并不会离开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