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恰当性。主要看被审计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与其经营规模、业务性质相配套,设立的控制点能否与有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相适应。
2、有效性。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遵循性。建立内部控制的要求,是有关职能岗位及有关人员共同执行,遵循性是指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执行的好坏,以及一般控制和关键控制部位设置得当的程度。
2)效益性。建立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实施任何一项控制,主要看其是否能带来经济效益,各控制点是否能实现相互制约、纠错防弊、互相促进、改善管理的目标。
3、健全性。健全性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性。主要是指单位内部人、财、物、信息、办事程序等要素实行了控制;采购、供应、生产、销售资金运动各环节得到了控制;既对经营活动,又对管理活动实施了控制。
2)层次性。主要是指单位(特别是大型经济实体)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层面与平台,从而使制定内部控制也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整个单位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就由该单位管理部门制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下属部门的内部控制就由各职能部门和下属部门制定,上下既有共同的控制原则和要求,又有各部门各自专项的控制措施和办法。
3)科学性。主要是指各项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措施必须科学合理,做到职责明确、程序清楚、方法恰当、手续严密,以及绝无违反科学规律等方面的现象。
4)一致性。主要是指单位内部纵向横向控制关系衔接,内部每一项具体的内部控制目标都要与单位总目标保持一致,内部高一层面的内部控制要求要与内部低一层面的内部控制要求相互协调衔接一致,内部同一层面的内部控制不能互相冲突与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