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
银监会于近期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若新办法正式出台,不仅会改变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手段,进而对市场流动性状况产生影响,而且由于债券是合格优质的流动性资产,可能将推动银行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力度。
征求意见稿中,量化监管指标中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与流动性比例两指标未变。流动性覆盖率定义为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与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的比值。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一级资产(现金、央行准备金和风险权重为零的各类具有主权信用的主体发行或担保且可上市交易的债券)和二级资产(2A和2B资产构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各类利率产品基本归为一级资产,各类公开发行的信用产品基本归为二级资产。基于以上要求,新办法从流动性和需求两方面对债市形成利好。
流动性方面,为满足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从指标的分母项看,主要措施是降低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目前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主要有一般性存款、理财资金、同业存款等,其中一般性存款占比在60%以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比例高达80%以上;理财资金近年来增长迅速,但占比依旧不到10%,其他主要是同业存款。一般性存款以活期和中短期限存款为主,稳定性高。而理财资金一般对存款有挤出效应,占比呈不断上升趋势。同业存款因其资金规模大、期限长而成为中小银行重要的负债来源。为降低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商业银行主要的方式是减少期限错配规模,拉长负债久期,主要的措施包括提高理财资金的整体期限、增加长期限同业存款占比以及发行金融债和NCDs等以补充负债来源。从分子项看,为提高流动性覆盖率,主要的措施是增加现金和央行准备金,因此商业银行或适当提高备付金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为满足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主动提高负债久期和备付金水平,并降低日均缺口率,这有利于资金面的相对稳定,也为债市提供了较好的流动性支持。
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的存款分流较为严重。同时受存贷比以及贷款规模的限制,商业银行对信托受益权、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标资产的配置比例逐步加大,影子银行体系扩张迅速。由于大部分机构的盈利模式都是通过期限错配来完成,这使得市场流动性变得更为脆弱。随着新办法正式实施,监管对流动性指标要求提高,银行将提升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配置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比例。
一方面,债券具有流动性高和收益率较好的特点,是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中各类信用债券中,A+评级以下占比极少,因此大部分可归类为2A资产。另一方面,从折扣系数看,一级资产按市值计入,2A和2B资产的折扣系数分别为85%和50%,另外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相比低等级信用债而言具有更高的市场流动性,变现能力较高,因此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将是商业银行重点配置的品种。
短期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达标压力不大,但中长期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的流动性指标达标压力会逐步显现,更加需要加大债券的配置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