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5 11:44:09
|
只看该作者
1945年,24岁的葛家澍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毕业,留校任教。自此,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葛家澍在会计领域中辛勤耕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提出的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论”、会计本质“信息系统论”,从当年的“另类学说”已成为如今中国会计学界的主流学派。他始终坚持会计的“无阶级性”,1978年发表的《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为借贷记账法在中国会计界的广泛采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的研究,为会计学的“西学东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3年4月,厦门大学创设了“南强杰出贡献奖”,用以奖励那些为厦门大学发展作出最杰出贡献的教师,是为厦大奖教金最高奖项。葛老是首批获奖的两位教授之一。
他所取的成就不仅仅因为他的“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更因为他始终坚持的自由创新的学术思想。他的会计思想和观念被会计学界,也被国家教委誉为“独树一帜”。
不学“苏联老大哥”,首提“资金运动论”
上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发表了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文章。这在苏联被认为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苏联会计界开始了社会主义会计对象与方法问题的大讨论。这对于建国初“学习苏联老大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联的会计理论成为当时会计学界的主流,各大高校都改用苏联的会计教材。
当时,葛家澍正在教授会计原理课。他对于苏联关于会计对象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及其社会主义财产)”的提法提出质疑,认为这个提法太抽象,太大,没有描述出会计的整个环境。
“在苏联的会计对象中是没有主体的。它是指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这个主体是整个社会。能够把会计的主体描写为整个社会吗?我们有没有整个社会的会计,我们能不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主体来研究它的收入、费用,研究它的配比,最后研究它的经营成果?应该没有吧。它的主体总是具体的,是根据国家的委托或者是用其他的形式创办的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它的主体总是一个企业。只有企业最后才能有收入、费用,以及收入费用的配比。”
另外,葛家澍还认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这种表述也没有办法表现出会计最重要的特点:用数字和文字,特别是用货币表述。尽管这是个方法特点,但是这个方法特点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对象特点。没有一门科学,像会计这样一棍子地用货币进行数量表现。这实际上就已经把它的环境描写出来了,就是凡是不能一棍子地用货币数量表现的,就不是会计的范围。”
他对于当时采用的苏联会计教材也抱着辩证批判的态度。“我们总觉得苏联的会计教材内容比较单薄,不是会计原理,而是簿记原理,有很多问题都没有在教材里面进行阐述,或者进行必要的比较详细的阐述。特别是我们认为它理论性不够。这是我们通过教学得出的体会。它那个应该叫做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原理实际上是簿记核算,而不是会计原理。”
葛家澍和他的同事们,包括余绪缨、黄道标等,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先把会计对象搞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编一本跟苏联不完全相同的会计原理教材。为此,他们举办了“新会计研究会”。研究会的第一个成果是一篇试论社会主义会计核算的对象的文章。这篇文章几经修改,最后把会计核算的对象定位为“资金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