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打假何以会让全城风声鹤唳、商铺关门歇业?如何摆脱骤放骤收的运动式打假,真正推动善治和社会的良性运转?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认为,沈阳式打假不去考量真实的市场和民生状况,不从解决造成假货横行的深层原因着手,仅以简单的行政和暴力手段施以惩处,必然造成民不聊生。民众怀疑其动机,亦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何兵表示,对此事件的推动,“传言”起到重要作用,造成人心惶惶,恐惧之下闭门自保。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期以来权力的绝对化以及与暴力的结合,是谣言和恐惧生长的土壤。
他称,中国商户经营环境向来不好,监管处于无序状态,卫生、工商、质检等,各个部门都可以来罚款。本来出于善意的政策,比如食品安全,到了下面就成了单纯的罚款,商户自然会有心理阴影。
何兵特别指出,现在,一些政府在处理问题时已经形成一个习惯,“把公安拉进来,拆迁、打假、上访,都要找公安”,却不去研究处理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仅以暴力手段形成震慑和强压。
此次事件也是政府行为缺乏法治观念和规范性的延续。何兵说,“如果真要布置一个全市范围的打假行动,一定要有一个决策程序,要去了解市场的基本状况,打假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如果市面上百分之八九十的产品都不能保证没问题,你怎么打?”这种状况下,民众当然有理由怀疑,政府只是为了罚款。
何兵表示,假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路径相关,与中国的三农问题、教育、社保、政府治理、法治建设、社会价值等无法分开,是这些问题的反映和呈现。政府要治理假货,须从更基本的问题着手,将目光真正转向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