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总在不断地出现新动向,也在不断地演进为新趋势。今天,这种变化更加迅速,也更加明显。因此,人们才更加重视管理学家的精辟之言:变是当今唯一不变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动向都会演变为趋势,有些动向在时间的延续中可能逐渐消失,而有些动向则在时间的延续中转化为新的市场趋势。企业的战略机会,往往就是从市场趋势的演进,行业发展的大势以及产业竞争的变化中产生的。
对企业来讲,既要善于观察新的市场动向,更要善于抓住新的行业趋势,如果企业对新的市场趋势视而不见,或者麻木不仁,企业在竞争中就往往步人后尘。成功的企业,往往在于能够敏锐地洞察趋势,把握先机。当行业的外部环境与竞争条件发生变化,既有的产业格局发生战略性调整,都会出现新的商业趋势,也就意味着一种新的战略机会的来临。一种新的战略机会必将孕育着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对企业来讲,正确地识别新的战略机会是企业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的重要一步。
研究表明,新兴经济体内消费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地区内部与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转移将构成全球总的宏观经济趋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中国市场的转移,特别是中国市场多元消费现象的出现以及新兴消费群的大量涌现,中国成了全球企业的战略梦工场。相关媒体的调查显示,2009—2010年度,仅奢侈品一项就在中国“卷走”了1556亿元人民币,其中很大数额就来自于中国的二、三级消费市场。
总有一些人醉心于推算中国何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而乐此不疲。如今,面对通胀的巨大压力,但愿那些GDP迷恋者们认清中国经济的本质,多一点人均GDP的理性,明白贸易大国不等于经济大国、金融大国;明白二八定律在中国的特殊含义是:20%的人控制着社会80%的财富。当今,随着以知识和创新为特征的信息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将越来越短,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中国宏观经济与产业格局必将进入深度的调整期,这也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契机。当中国制造必须以追求质量来推动产业升级,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之时,企业的营销思想和营销模式切不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面对消费的多元崛起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造就的宏观市场趋势,中国企业不仅面临营销战略的转型,也面临着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模式创新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甚至通过战略并购来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对战略机会的把握上,我们既要避免经验主义,也要避免先验论。如果从战略营销的视野来识别战略机会,企业不仅要站在今天去把握明天的机会,还要站在明天来选择今天的机会。因此,企业的战略机会应是面对现实、构想未来的机会,是立足今天、谋划明天的机会。面对新的市场趋势与战略机会,企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经验,更需要专业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否则,你要么把握不住新的战略机会,要么可能抓住了今天而抓不住明天。当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使产业环境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企业除对外部环境做出积极主动的应对之外,还要具有破旧立新的变革意识,要敢于抓住机会强壮自己,要敢于改变行业游戏规则,还要善于从新的市场趋势中打破竞争边界,开创新行业、新产品、新服务,开创新的商业及营销模式。
在中外企业同台竞技的当今,你会发现,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本质区别,首先就在于战略思维的区别。跨国公司擅长战略模式与营销模式的构建,多以系统的资源要素优势与战略竞争能力取胜。如果跨国公司不具备某项竞争优势,它必将以战略投资和并购手段来改写市场竞争规则,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综观发生在中国洗化、食品、制药、装备制造、零售、物流等行业的并购风潮,无一不是跨国公司为了打造自身资源优势而发起的战略举措。中国企业尚缺乏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历练,且大多只能靠某些单项优势与跨国公司较量,随着竞争壁垒的全面解除,中外企业必将遭遇更多的持久战与阵地战。所以,中国企业应抓住时机实现产业升级,苦练内功,卧薪尝胆,为应对明天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做好充分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