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022年CMA考试资料(视频+题库)2022CMA报名条件

2022年CMA报名、考试、查分 免费短信提醒

2022CMA考试大纲题型 

如何开始学习CMA?怎么学习?

CMA管理会计凤夙老师免费入门课来围观啦!
查看: 19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质测评的逻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15:2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素质测评的逻辑是,首先从战略逆推出中层管理人员的“高绩效行为”;再以此为标准,在自己的“素质库”中提取指标建立“素质模型”;最后用各种测评技术分别对模型中的各维度进行测评。这一过程中,大多问题并非工具本身,而是因为没有理解内涵。

  第一是“素质库”的问题。素质库反映了咨询公司解构员工行为的逻辑,也是素质模型的毛坯。但遗憾的是,国内不少咨询公司的逻辑是混乱的。事实上,国外麦克莱兰的素质辞典(Competency dictionary)是相对成熟的工具,但一来这一模型在翻译到国内时若干指标存在一定误读,二来国外的工作情景与国内存在巨大差异,在国外相对重要的指标到了国内可能根本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于是这一经典的指标库变得“水土不服”。

  此时,咨询公司不得不建立自己的指标库。形成素质库的方法有两个:其一是基于大量样本采集,再通过编码聚类,提炼命名出若干素质维度;其二是基于对心理学文献的了解,演绎出素质维度。但实际情况是,国内一些咨询公司根本没有分析技术,更没有心思通过第一条路来夯实基础,而在第二条路上,许多咨询师却根本不具备心理学基础。于是,我们看到了五花八门的素质库,有些咨询公司的素质库中赫然写着几十个“力”,如执行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承受力……看似整齐,实则漏洞百出,指标之间相互交叉、包含,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根本不敢奢望测量的效度。

  素质库的问题虽然严重,企业却防不胜防。因为即使概念不严谨,咨询公司也总能给出一个似乎逻辑自洽的解释,好比乱搭积木也能盖出房子,尽管未必能经受风雨考验。另外大多数HR缺乏心理学知识,根本无法检验素质库的科学性,自然当不了验房师。

  第二就是素质模型的构建思路问题。各个岗位的职责不同,从战略逆推而来的“高绩效行为”自然不同,这决定了每类岗位的素质模型应该不同。国内的情况却是偏向于“一锅乱炖”,即整个公司只有一个素质模型,或只按照不同管理层级建立素质模型。在有的企业,高层其实并不想要将这个模型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依然靠自己的“感觉”。模型的存在一方面是一种企业对于员工行为规范的灌输,相当于企业文化的一种口号;另一方面也聚焦了信息,方便了企业的对外宣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狂赞狂赞 踩一下踩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MA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