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财务学认为,只要投入资本回报率大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司就应该投资,因为有经济利润,否则就应该退还给股东,这样股东可以用于再投资并得到与资本成本相等的收益率。而EBM框架的核心观点是:“价值取决于市场预期,因此,价值创造的途径是实际绩效超越市场预期绩效,而不是超越资本成本”。换句话说,在投入资本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价值的增加是因为实际投入资本回报率超越市场预期回报率,从而股东总回报大于权益资本成本,引起的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则股价下跌,价值毁损。EBM理论认为,权衡投入资本回报率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主要是用以判断公司是过度投资还是投资不足,而不能解释股价的波动。因而,区分经济价值和股东价值是正确理解EBM的重要前提。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绩效与股东总回报相一致,EBM的设计是由三个不同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组成的系统。第一层面在最高管理层(如董事会),使用贴现现金流量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因为该指标与股票价格联系最为紧密的工具,它不仅包括了市场对公司的期望,还包括了管理层的期望;不仅包括短期的现金流量预测,而且包括中长期的现金流量预测。第二个层面在业务部门管理层,使用一个年度预期经济利润与实际经济利润的差异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第三个层面是日常的业务执行单元,使用具体的经营价值驱动因子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分析和管理。这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视角。所以说,EBM也是一种能将绩效评价、管理决策以及激励设计与股东总回报(TRS)直接联系起来的管理工具。
EBM的影响因素。年度EBM被定义为实际经济利润与预期经济利润,或实际经济增加值(EVA)与预期经济增加值之差。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EBM=实际EP-预期EP
=(实际ROIC-实际WACC)×实际I-(预期ROIC-预期WACC)×预期I
=(实际ROIC-预期ROIC)×预期I (1)
-(实际WACC-预期WACC)×预期I (2)
+(实际ROIC-实际WACC)×(实际I-预期I) (3)
式中,EP——经济利润;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I——投入资本。上式揭示出影响EBM的三个重要方面,
(1)项表示实际的投入资本获得了高于预期的投入资本回报率所创造的价值。因为市场已经把现有投入资本回报率的预期信息包含在股票价格之中了,因而,一方面必须至少要有将现有资本保持在预期收益水平的投资以支持现有股票价格;另一方面,要使核心资产上获取的超越预期的盈余,才能获得价值增加。
(2)项主要是通过将实际资本成本降低到预期水平以下所创造的价值。
(3)项表示新增投资(如收购)是非预期内的,只要它们具有竞争力使得收益水平高于资本成本,便会创造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