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效果
瑞丽江一级水电站项目的风险管理,包括构建和谐投资环境、应用实物投资法、在中国开设离岸账户及人民币跨境结算等系列措施,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境外水电BOT项目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规避了风险,确保了项目顺利运作。自项目建设到正常运作以来未发生账户资金遭到冻结的情况,并从根本上避免了投资过程中的资金划转风险及汇兑损失;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治动荡、武装冲突、法律不健全等综合风险因素带来的威胁,保证了项目在错综复杂的境外环境下能够顺利推进并健康运营。瑞丽江一级水电站成为我国在缅投资水电项目中唯一一个在冲突区域内未发生人员安全问题及设备受损的项目,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仍在正常生产发电的中方在缅水电项目,并创下了年发电量34.2亿千瓦时的投产最高发电记录,创造了良好的收益。 二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仅从汇率波动一个角度计算,实物投资法和人民币跨境结算两项措施就为企业避免了巨额的汇兑损失。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统计,2006~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升值21.55%。按此计算,在瑞丽江一级水电站项目投资建设的2006~2008年3年间,避免的汇率损失至少高达1.5亿至2亿元人民币;而在电站投入运营的4年间,仅避免电费收入产生的汇兑损失也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三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年来,电站累计向中缅两国供电已超过120亿千瓦时。其中,向缅方供电超过50亿千瓦时,约占同期缅甸国内用电总量的16%~18%,含免费供缅方使用的电量16亿千瓦时,折合电费约5亿元人民币,并向缅方纳税1.5亿元人民币。这不但有效地缓解了缅甸国内用电紧张,还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缅甸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业实力的增强,对缅甸及周边国家的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电站向中方累计供电70亿千瓦时,为国内西电东送,缓解用电紧张作出了贡献。对缅方来说,由于百姓用上了清洁高效的电能,改变了当地依靠砍伐森林获取燃料的生活方式,较好地保护了当地生态。项目实现了中缅双方互利共赢的目标,为中缅两国日益密切的水电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瑞丽江公司一系列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赢得了边疆各族群众及缅甸当地百姓的赞誉。缅甸国家领导人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电站被缅方喻为“缅甸的三峡工程”,并被视为中缅水电合作的典范。 四是积累了境外投资经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参照。瑞丽江一级水电站是我国第一个成功“走出去”的水电BOT项目。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采用的风险规避方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其中实物投资,在中国国内开设离岸账户及实现电费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措施,在全国电力行业中都首开先河。这一套完整的跨境水电BOT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将为中缅水电合作的后续项目提供借鉴。目前即将开发的瑞丽江二级水电站也将采用相同模式,其他中国企业在缅甸进行的水电项目开发也大多借鉴了瑞丽江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