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一则有关首次公开发行(IPO)将由目前的审核制转变为备案制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
消息称,证监会一直在着手研究IPO由审核制向备案制的过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可能在十八大后推出。但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投行界人士后得出的结论是:短期内不可能实行备案制。
民生证券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杨卫东表示,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这一转变,实行备案制不仅涉及诸多配套政策的变更,不少法律法规都需要重新修订,“关键在于备案制目前并不适应中国现状。”杨卫东说。不过,作为首批保荐代表人之一的杨卫东也认为,IPO备案制是未来趋势,条件成熟后实行备案制是完全有可能的。
华西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杜国文也认为,IPO备案制短期内不太可能实行。杜国文认为,审核制走到今天,历经多次“修补”,已经相对完善,对于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起到了有效威慑作用。“不可否认,任何制度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审核制也不例外。实施备案制就能保证没有缺陷吗?”杜国文反问说。
采访中,多位保荐代表人对IPO由目前的审核制改为备案制的评价是“短期内不可能”。一位张姓保代表示,在审核制背景下,尚且有那么多项目出现了问题,完全实行备案制,将把关权完全交由目前以散户群体为主的诸多投资者,不排除低质量项目会更多。“届时投资者的损失谁来管?又由谁来买单?”这位保代打趣说,“估计相关部委门前不能消停了。”
另一位吴姓保代分析说,国外实行的备案制具有完善且非常严格的处罚机制,无论是发行人还是投资者,都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不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等情形。此外,这位保代还质疑称,如果实行备案制,签字保荐代表人和保荐机构责任如何厘清也是个问题,风险不能全部由签字保荐代表人承担,而收益的大部分却由保荐机构获得。
不过,接受采访的投行人士也都表示,实行备案制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但需要有一个过程。据上述投行人士透露称,相关监管制度已经在朝备案制方向努力,比如在发审委审核时,对发行人的历史沿革已明显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审核重点已经集中到了企业盈利的持续性、经营的合规性等方面。此外,保荐代表人资格的注册权下放至中国证券业协会、再融资审核下放至交易所、债券发行弱化审批转向备案等,都是在有意识地减少行政力量的干预,将权力归还于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