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行为科学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早在1943年,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在其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专着中就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并进一步指出,人的需要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当人的某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最低程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需要的满足。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人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1969年奥尔德福(c.p. aldefer)在其发表的《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了修正,指出人的需要没有必要分为五个层次,可以合并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和谐需要与成长需要三个层次,指出人的需要并非完全是按照由低到高逐级排列的,而是可以交叉。进一步明确指出了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赫兹伯格(f·herzberg)则把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的需要概括为两类,并认为满足这两类需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因素。尽管马斯洛、奥尔德福和赫兹伯格等人提出的需要理论有一些差异,但是,他们都肯定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规律。因为未满足的需要又会导致动机,而动机又会引发人的行为,所以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导致了人的行为的多样性。有些行为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有一些行为是我们所不希望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对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激励措施,对我们所希望的行为予以积极地引导,对我们所不希望的行为予以约束和限制。
就实施企业预算管理而言,我们需要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地参与预算编制,自主地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当预算执行出现不利偏差时,及时地、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自觉自愿地完成责任预算中确定的目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刺激和满足员工的受人尊敬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容易使员工产生成就感;另一方面,又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完成企业预算。当然,对企业预算完成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应当予以限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