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份CPI跌破“2”,既有趋势性的因素,也有月份的特殊因素。我想,总体而言,三个因素对CPI走势的影响居功至伟:一是通胀进入下行通道的大趋势。本轮通胀的最高点是7月份,创下6.5%的最高点以后,受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收缩的影响,开始进入了缓慢的下行通道。再加上欧美经济的整体低迷,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输入性通胀的因素大大减弱,可以说,全球在今年上半年的物价,总体都是下行的趋势;二是翘尾因素的显着影响。7月份CPI创下30个月以来的新低,主要还是受翘尾因素的影响,去年7月份,CPI是本轮通胀的最高点,因而使得同比而言,基数也就是翘尾因素大,7月份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达到了0.47个百分点,这是首要因素;最后,必须谈“猪”的贡献。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了18.7%%,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71个百分点。
正是在这三大因素的合力下,今年1至7月,CPI实现了“三连跳”,从“4”时代直接跌破“2”。但是,与CPI的显着回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众并不认为物价出现了如此显着的变化。蔬菜、食用油的价格即使在旺季仍然在上涨。当然,CPI的增速回落,并不等于价格的实质下降,CPI的同比数字本身也并不能反应真实价格的变化,再加上我国CPI消费品的构成以及选取的样本本身,一直与民众的感受脱节,出现这种一方面CPI在下降,另一方面,民众感受到价格仍然在涨的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就不足为奇了。就此而言,我认为,将7月份CPI跌破“2”定义为“假摔”是很恰当的,
“假摔”不仅意味着价格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回落,而且,随着帮助“假摔”的季节性因素的消除,价格就会露出其真正的面目和真实的走势。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还是从翘尾因素,以及影响价格走势的其他因素而言。7月份的1.8%很可能成为年内物价的最低点,然后将稳步回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