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标题: 目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会计    时间: 2012-6-1 11:18
标题: 目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有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还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目前,还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每个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导致人员责任心不强。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流于形式

  在很多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层面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但实际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预结算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财务、材料、合同、经营预算等部门工作脱节,有预算无核算,大部分无项目经济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的节超建议和措施,即使能从结算上反映项目盈亏,也弄不清盈亏原因。

  (三)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

  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约占60-70%,是成本能否有效控制的关键。材料无采购预算或采购预算不周,造成工程材料数量、质量、规格与现场实际不符,一方面超储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停工停料,造成窝工浪费。不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缺乏对相关信息的熟悉造成采购工作的延误,采购预算超支,失去对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的优势。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采购过期料或不合格的材料,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企业经济与信誉带来损失。管理不严,保管不当,造成工程材料损失,变质,丢失和报废。

  (四)忽视合同管理和索赔意识不强

  由于目前发包方在建设项目进行招标时,其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都制定得比较苛刻,并且发包方另行分割发包的情况也很多,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带来较多困难。但是施工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不十分重视合同的签订,认为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中都已有了约定,就简单的按发包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进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逐条研究。同时,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索赔问题得不到重视,不能及时、合理的进行处理,这样索赔问题搁置下来为以后的竣工结算带来障碍,并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欢迎光临 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https://bbs.chinacma.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