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标题: 如何做好生产成本控制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会计    时间: 2012-7-6 09:12
标题: 如何做好生产成本控制
根据模具企业生产特点,选择生产成本控制模式完成生产任务和降低模具车间生产成本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是决定模具企业经营业绩的关键所在。

①.首先要合理安排作业程序,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产品单位成本中的设备折旧费和维修费,选购设备时应选用适合工艺要求的型号及功能,以免造成多余的功能用不上,却又要花去大量额外费用去维修和保养。

②.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是作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最多数量产品或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这要求通过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作业工人培训,提高作业技能,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绝不可搞形式上的出勤不出力、磨洋工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措施。

③.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残、次品率和返工率,提高一次交验合格率,倡导“优奖劣罚”,是减少残、次品损失,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④.消耗定额控制法。模具的生产制造过程其实上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投入产出比率决定了模具制品生产成本的高低,也决定了模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定额管理(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定员、费用定额等)控制成本的各项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模具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首选。

⑤.确定生产消耗定额,建立动态筛选制度。罗百辉认为,模具技术部门或工艺部门应提出产品的工艺定额作为消耗定额制定的基础,经管部门或成本控制部门阶段性总结模具在生产过程实际材料消耗,结合控制目标提出消耗定额指标,作为消耗控制的标准并执行定额考核。

⑥.规范领料程序,推行限额领料制度。模具在研发阶段已经针对模具的结构设计出整套模具的物料清单及其消耗定额,由仓库全部配齐后一次全部发给制造单位。如生产过程中发生丢失、损坏等情况,需要另写申请单,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处理。这样可有效控制浪费和丢失。推行限额领料制度,对约束员工行为,降低废品率,提高现场管理水平,都有着很好的实际效果。

⑦.配套业绩考核。实施成本定额控制可以和职责、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建立配套的KPI考核指标,与具体责任人的薪酬挂钩,从而使成本管理真正落实到全体员工和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中。

⑧.推行项目管理(PMP)系统控制成本。越来越多的模具企业在生产组织中已有意识的运用项目管理来进行组织协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⑨.不断的完善生产现场7S、JIT、TPM的管理,灵活运用PDCAS管理循环、5W2H、SWOT、4M1E、6sigma、8D改善手法、FMEA、TQC、IE七大手法、头脑风暴法等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指导生产计划的排程、制造工序的平衡、流程的分析与不良品的控制等现场改善工作,降低生产成本。






欢迎光临 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https://bbs.chinacma.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