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标题: 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会计    时间: 2012-7-4 13:13
标题: 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历次金融危机在对经济发展带来重创的同时,也推动了制度变革。

  从金融运行的特征看,由于其具有顺周期的内在反馈作用,金融机构和经济主体会在经济增长高涨期低估金融风险,从而使微观层面的风险不断积累形成金融泡沫,之后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泡沫破灭产生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对系统性风险防控的不足,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予以应对。基于这种认识,在G20的框架内,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框架得到了正式的强化和实施。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改革,构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成为危机后各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核心。

  作为G20的重要成员,我国也不断着力加强和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对于加强和改进国内金融宏观调控、提升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浪潮的推动下,随着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逐步实施,国内银行业监管将会更加严格,包括四大行在内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将要面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更为重要的是,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模式转型提出了新要求。为解决金融体系的顺周期问题,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银行业建立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确保银行在信贷快速扩张时期积累充足的经济资源,应对经济衰退导致的风险。

  随着宏观审慎监管力度加大和《巴塞尔协议Ⅲ》的逐步实施,资本要求和资本约束力将进一步加大,必将约束银行业务扩张,这对银行平衡风险与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自觉地适应形势变化,在经营策略上要更加审慎稳健,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走资本节约、资源集约的发展道路。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它在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同时,也反过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影响。因此,中国银行体系的变革涉及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变化的转型,有赖于中国经济社会体制性和机制性的一系列深层改革的推进。






欢迎光临 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https://bbs.chinacma.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