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标题: 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会计    时间: 2012-6-28 15:26
标题: 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
       如果说“逐利”是企业的目标,那么,“润物”则是“逐利”的本质。一收一支,收支平衡。所以,企业本身并没有剩余。  

  什么是“利润”?在现代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利润”一词,在中国却是一个古老的词汇。相传汉代易卜大师焦赣所著《易林·益之巽》中说:“巽天地钤塞,仁智隐伏,商旅不行,利润难得。”大意是说交通不畅,仁人智士隐伏不出,往来客商稀少,想要获取利润,实是不易。又据《唐大诏令集·收复河湟德音》中述:“如商旅往来,兴贩货物,任择利润,一切听从,关镇不得邀诘。”《唐大诏令集》,顾名思义,是唐代皇帝诏令的汇集,相传由宋绶编纂,但因“未次甲乙﹐未为标识”,是故,其作者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但其中所涉“任择利润,一切听从,关镇不得邀诘”,则说明唐代的中国官方,已是非常鼓励自由贸易,而政府关卡,对待商人不得随意盘查诘问。

  中国古代文字,不像现代汉语或英语,词义单纯,理解起来不容易发生歧义。而在中国古代,每个字便是一个故事,内含丰富。“利润”,从表面上看像是一个词,但“利”便是利,“润”便是润,各有不同的含义。

  何谓之“利”?“利”是一个会意字。偏旁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引伸含义可理解为收获。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 11章)。”那么,何谓之“有”,又何谓之“无”呢?“有”,即剩余。自产自用便是“无”,而当自产自用之外尚有剩余,便为“有”。所以,“有”是为了取利,而“无”则是为了自己使用。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道德经》第11章)。”无论是造车、造器,还是造屋,如果是自己使用,便“当其无”,但如果造出了多余,则为有。这就是老子对“利”的解释。“利”,即剩余。由此可知,企业若要获利,就必须生产出剩余,如果仅是自产自用,便不可获利。

  何谓之“润”?“润”是一个形声字,偏旁从水。其含义本身是指雨水下流,滋润万物。《说文》的解释是:“润,水曰润下”;《广雅》的解释是“润,渍也”;《易·系辞》的解释是“润之以风雨”。所以,“润”的含义可理解为“润泽、滋润”。唐代大诗人杜甫写过一首“春夜喜雨”,较好地诠释了“润”的含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复生的时节,如果天旱,种子便很难发芽破土,是谓“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正当时节。此乃“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而且,下雨是伴随着入夜的微风而来,且是绵绵细雨。要是瓢泼大雨,这种子还没生根,恐怕早就被雨水冲走了。晚上下雨而白天不下,天随人意,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是谓“好雨”。入夜了,到处一片漆黑,哪里分得清哪里是林,哪里是路?唯有在这黑云一片的背景下,映照出停泊在江心的渔船上微弱的灯光,宁静而和谐。早上起来,看看那些被雨水打湿的地方,才发现锦官城周边的鲜花已然盛放,城市已被层层叠叠的鲜花所包裹,真是好一片美景。不过,回过头来想想这美景从何而来?作者感恩于入夜的润物细雨。雨水,滋润万物,默默无闻,是一种无声的付出。由此,“润”的本质指的便是“润泽万物”。

  “利”本是剩余,而“润”则是润泽万物。因此,“利润”合在一起便是一种阴、阳平衡,“利”为阳,“润”为阴。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说“逐利”是企业的目标,那么,“润物”则是“逐利”的本质。一收一支,收支平衡。所以,企业本身并没有剩余。

  何谓“企业”?企业的本质是“契约关系的集合”。契约关系的本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企业也可以称之为多种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合。企业本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但所赚得之钱财却尽数滋润了企业各经济利益关联方。如果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来理解,企业的这些利益关联方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员工(管理层)、银行(债权人)、供应商、经销商(顾客)、政府与社会公众。因此,企业获利而滋润各利益关联方的含义,就是“利润”所表达的含义。“利”剩余,而 “润”则表达了我们当今所说的社会责任。“润”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

  理解了“利润”,便理解了“商道”。企业之所以获利,其目的是为了履行其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滋润万物而不相害于万物,便是遵从了“道法自然”,是谓“有德”。企业能养活自己的员工,润泽其家人,是谓“基本之德”;企业能交税金于政府,润泽万民,是谓“楷模之德”;企业能分配股利于股东,此谓“高尚之德”。在此基础上,企业若能惠及顾客、债权人、供应商及天下百姓而不相害于天地自然,污染环境,此谓企业之“大德”的表现。即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利之既大,润之则广。《六韬》中有一句姜太公的名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企业只有建立了均衡的利益关系,奉行“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天之道,即所谓“多赢”,方可基业长青。







欢迎光临 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https://bbs.chinacma.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