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标题: 基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会计    时间: 2012-6-14 13:34
标题: 基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方法
(一)流程控制。流程控制就是利用业务流程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需要明确的是,业务流程是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不是专门为内部控制而设计的,但在设计业务流程时,应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业务流程中含有内部控制节点。一般来说,流程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流程设计。流程设计是对功能作业完成程序和方法所做的策划。在进行流程设计时,要考虑交易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设计一定程序来防范这些风险。(2)记录环节。功能和作业完成过程中会有许多记录环节,记录环节设计首先要满足管理信息的需要,但在设计记录内容、格式及记录的流转程序时,同时也要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将控制要素加入记录内容和流转程序中。例如,报销业务必须要有经办人员签字,就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3)控制标准。功能和作业完成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内部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就是控制标准。例如,费用开支限额就是一项控制标准。控制标准设计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并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将内部控制要素体现在控制标准中。例如,对于货币资金支付,不同层级不同批准权限的规定,就是这种指导思想的体现。

(二)组织控制。组织控制就是在组织设计中考虑内部控制的需要,利用组织设计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一般来说,组织设计中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在功能作业设计中,设立专门的监督功能作业。必要时,以监督功能作业设计为基础,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专门的监督岗位。例如,在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设立专门的监事会,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岗位,在管理机构中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都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2)不相容功能作业相分离。在进行功能作业配置时,要遵守不相容功能作业相分离原则,即不相容功能不能配置到同一部门,不相容作业不能配置到同一岗位。例如,采购和付款职能不能由同一部门执行,出纳不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对照表,都是不相容功能作业相分离原则的体现。

(三)激励控制。就是利用激励机制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利用用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前,会有一个思想上的自我平衡过程。当他认为自己付出多而得到少时,采用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企业能够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合理确定报酬结构,则大会大大减少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一般来说,激励控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准确反映各层级员工的付出,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二是以业绩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报酬结构,使员工对收入有一种公平感。

(四)信息控制。信息控制就是利用信息报告的形式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信息报告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但在设计信息报告的内容、时间和方式时,应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将内部控制要素融入信息体系设计之中。一般来说,信息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控制。利用会计信息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发挥会计信息的控制功能。例如,企业领导可以随时进入会计系统,查询货币资金支付明细,就是这一内部控制思想的体现。(2)统计控制。就是利用统计信息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统计信息报告能够反映业务进展情况,如果业务运作有问题,统计信息上一定会有所反映。通过统计报告,能发挥一定的威慑作用。例如,销售统计台账就是这一内部控制思想的体现。(3)内部沟通控制。通过设计一些专门的沟通渠道来发挥内部控制作用,如举报和申诉。






欢迎光临 cma论坛|中国最大的管理会计互动社区!我们关注CMA,关注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 (https://bbs.chinacma.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